yesJin︱Gallery
  • About
  • Oil Paint
  • Water Colour
  • Digital works
  • Contact
  • 換日線專欄Crossing

迷魂陣──挑戰智力與耐力的倫敦街道

17/3/2016

0 Comments

 
Picture
雖然不是讀建築學或者景觀設計,遊覽城市結構也能滿足我瞭解這塊土地的好奇心。記得剛來倫敦的時候,最不習慣的是這裡的城市結構:在台灣、或者在澳洲、東南亞旅行時,大部份的城市採用的是矩形或者一
雖然不是讀建築學或者景觀設計,遊覽城市結構也能滿足我瞭解這塊土地的好奇心。記得剛來倫敦的時候,最不習慣的是這裡的城市結構:在台灣、或者在澳洲、東南亞旅行時,大部份的城市採用的是矩形或者一字型設計,很好走也不容易迷路,每到新據點,大城市不用花上一天的時間,就可以輕易找到所有重點建築物與住家的相對位置;小城市只要看過 google 地圖,根本就像逛我家後院一樣簡單。雖然久聞歐洲多是更早期的放射狀城市規模,臨行前也把地圖看到快爆了,然而實際走到倫敦之後,還是亂了節奏。


屬於黃金一區(Zone 1)的倫敦市中心哪裡找得到設計邏輯?從地圖上來看,比較像是這邊蓋一下、那邊規劃一下,時間久了就變成現在的倫敦鬧區。錯綜複雜的道路完全無跡可尋,每到一個轉彎處,總會想像著下一個景點的曲折離奇,牽引著你無限循環地走下去。結果看似兩條平行的道路,最後走得愈來愈遠;以為是放射狀節構,走一走又繞回來原地。


使用 google 大神指引路線,還會時常發現自己從這點走直線再突然轉個 35 度微轉彎路線漂移,一下漂到建物之間、一下漂到根本沒在地圖上的道路,好幾次真的希望有 citymapper 上的瞬間轉移或者投石器(註1)功能可以使用。英國人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城市設計很奇怪,所以每個路口可以看到當地地圖,還細分為 5 和 15 分鐘兩種路程的地圖。


不過這也難怪,百年前的倫敦人口並不如現今的規模,一區也是由倫敦市與西敏市兩個單位組成,所以也不過是歐州所有城市之一。哪有人料想到在 21 世紀的今天,會有大倫敦地區之稱呢?也因此走在倫敦市中心,愈覺得它相當地有個性,像是個婀娜多姿、獨立自主的女人,吸引著成千山萬來自各國的人潮來此地一覽她的絕代風華。


攝政街(Regent Steet),就是一條會把人整個捲進去的漩渦街道,如同它的軟體部份──整條街充斥著全世界最新流行的精品名店、最豪華的天然伸展台、最快最火爆的活動快訊,更有每年最令人期待的聖誕節燈飾,有形無形地大口吞進路過地人們;從倫敦的中國城走到 Picadilly circle,往右手邊一望,攝政街的入口就向著你搖搖招手,右邊銜接 SOHO 蘇活區,延路地羊腸小徑通往不可思議的小酒館、奇珍異寶店;左邊是以高級藝廊與精品名店著稱的 MAYFAIR 梅費爾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就在這個區域裡,不知往走或往右,那就繼續往前吧;在攝政街的盡頭就是全球知名的牛津街(Oxford Street),全世界自認自己走在流行前線的人們絕對不可能不知道的一條路,也是倫敦人最討厭去的地方,想體驗擠沙丁魚逛街的樂趣,牛津街絕對是首選;結束瘋狂的白天活動後,深夜的攝政街也不寂寞,9 點多開始有店家把當天沒賣出去的食物集中丟在街道上,倫敦四處的街友們開始四處覓食,歐州的食物浪費早有所聞,深夜在這裡看到整袋完好的法國麵包被丟在街上,真的是一點都不稀奇。


在倫敦的另一個錯縱複雜的代表,可能非倫敦地下鐵系統莫屬了。擁有全世界最古老的地下鐵,到現在都還在開發新的路線,不難想像地底下會是個有多混亂的區域。在倫敦流傳著一個笑話,如果你想看到倫敦人驚恐的表情,那就跟他說:等一下要在 Bank 換車(then we need to change in Bank…)這真的一點都不誇張。Bank station 是一個匯集了 5 條不同地鐵線路的大站,有著最混亂的路線指標,以及類螺旋階梯,第一次走進去沒花上 10 分鐘真的很難走出來,尤其當你按著"way out"的路線卻一直繞回月台、繞回月台、繞回月台(註2),真的是一件鬼打牆、哭爆眼、相當可怕的事情。


除了 Bank Station 的複雜結構外,走到不同的車站,還會發現牆上的路標一會兒標靠左走、一會兒標靠右走,取決於你走在哪一個車站,實在很難讓人不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記憶力失常了。倫敦的地下鐵沒有尖峰時期,窄小的車廂裡永遠擠滿了人潮與行李箱,旅客的行動速度快如閃靈,如果想要平安準時地走出地下鐵,就先練就一身眼快行動快腦筋也轉得快的功夫吧,要是真的迷路了,開口拉個倫敦人交個朋友協助一下吧。


每天睜開眼總是充滿期待地,想知道今天是否零失誤、走過公車地鐵及平面道路後地順利抵達目的地,還是又會在哪個環節上迷失,再想盡辦法把自己從迷魂陣中找回來,這種天天玩捉迷藏遊戲的感覺,成了另一個很享受住在倫敦的快感。


註1:citymapper 是一個多功能型的大眾運輸查訊 app,包含地鐵、火車、輕軌、公車、計乘車、自行車與徒步資訊,自行設定起迄點後,會秀出各種前往目的地的方式,依時間優先或者票價優先給予建議路線圖,而瞬間移動/投石器是其中的建議方式,前者永遠是 0 分鐘,後者會依照距離再配合動畫顯示的投石弧度算出抵達的時間,有時候可能要 1 分鐘,所以當看到需要花上許多時間或多點轉換時,看到那只要 1 分鐘還真會心一笑,感謝開發者的幽默。


註2:親身實歷,第一次走在 Bank 站的時候,跟著 way out 牌子居然走回同一個台月三次,那次真的嚇到淚水在眼框打轉,好險暈頭轉向地想稍微休息一下被一位倫敦人發現,救了出來。幾個月後在 Londoner 電子報上看到有關 Bank 站原來是大家都害怕的一站,和英國朋友聊天也多了個共同話題。

(本篇文章刊登於天下雜誌換日線Crossing: 【圖文】迷魂陣──挑戰智力與耐力的倫敦街道 )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作者

    Jin Hsieh 謝昀瑾,藝術家。Yes 是從小給自己加油打氣的口頭蟬。 
    曾任職癲癇協會助理祕書、
    產品設計師、廣告企劃、
    模特兒經紀、美體按摩師;
    專長卻是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熱愛繪畫創作、文字記錄,奉藝術為終身圭臬、夢想創作到永遠。

    11 歲開始為頑固型癲癇患者,20 多歲的某一天,獲得了期盼已久的停藥許可後,背起行囊、帶著畫具地獨自旅行去。從澳洲走到了英國,目前在倫敦就讀MFA藝術創作,繼續挖掘自己的無限可能。

    Categories

    All
    倫敦生活
    時事面向
    有關癲癇症
    歐洲旅遊
    英國旅遊

    Archives

    November 2017
    September 2017
    July 2017
    March 2017
    Nov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April 2014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 About
  • Oil Paint
  • Water Colour
  • Digital works
  • Contact
  • 換日線專欄Crossing